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外专家齐聚广州,天琴计划又有新动作!

中山大学 2019-05-26

9月26日至27日,香山科学会议第S45次学术讨论会“天琴计划与国际合作”在广州顺利召开,来自国内外二十余家科研机构的四十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科技部黄卫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崔拓副司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李渝红副巡视员、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一司赵坚副司长、广东省科技厅郑海涛副厅长、香山科学会议办公室燕琳主任等部门领导出席会议


“天琴计划与国际合作”香山科学会议在广州召开


会议由中山大学罗俊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蔡荣根院士、莫斯科大学瓦迪姆-米利科夫教授担任共同执行主席,会议围绕我国自主提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的科学目标、关键载荷及卫星平台技术、关键技术在轨验证与地面模拟等中心议题,就天琴计划的发展路线、可行性以及紧迫性,天琴计划国际合作的前景、组织模式和实施方案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


会上,罗俊院士首先作了 “天琴计划与国际合作”的主题评述报告,介绍了开展天琴计划进行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要科学意义,回顾了我国引力波探测的历史,总结了我国在空间引力波探测核心技术方面的重要积累,介绍了天琴计划的实施方案和目前的推进情况,概述了以我为主开展天琴计划国际合作的科学构想,分析了天琴计划国际合作有利的局势


与会专家认为,引力波作为探测宇宙的全新手段,将为人类描绘一幅前所未见的宇宙图景,借助引力波,人类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对恒星级致密双星系统、中等和大质量黑洞系统、宇宙大爆炸等各种引力波源进行研究。我国科学家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引力波探测研究,经历多年发展积累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同时我国正进入超高精度卫星控制等尖端技术跨代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4年提出了天琴计划并于2015年正式启动,确立了1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目标和方案,预计到2030年左右天琴上天时,适逢世界正进入各国科学家相互协作、利用引力波和电磁波等多种天文观测手段联合对宇宙进行探测研究的大发展时期,开展天琴计划国际合作,聚集国内外优势力量携手开展引力波探测研究,将可以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过两天的讨论,与会专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一致认为天琴计划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不仅能大大增加被人类探测的引力波波源类型、拓宽人类利用引力波探测的宇宙空间范围,更能够将人类对引力波的探测拓展到全新的毫赫兹频段,引领人类进入宇宙全新未知的广阔领域,将有极大可能产生新的科学发现,将对基础物理、引力波天文学和宇宙学等科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与会专家高度赞赏天琴计划的实施方案和国际合作规划,一致认为天琴计划目标明确,技术发展路线清晰,在可行性和经济性上均具有重大优势。在引力波被探测到以后,人类探索宇宙的手段得到了显著加强,开展天琴计划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科学家通力协作,利用多种手段联合进行天文学、宇宙学的观测研究,必将显著增大天琴计划的科学产出,显著增强我国在基础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天琴计划作为中方自主提出的原创性空间引力波探测方案,为未来解决空间引力波探测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在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与发展、优化全球科技资源布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的责任担当,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和社会意义。


会议建议国家相关部门长远规划,统筹布局,全力推动,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空间引力波探测相关科学前沿问题和关键探测技术的攻关,争取早日实现人类在空间引力波探测领域的突破,为人类打开探索宇宙最关键的毫赫兹频段引力波探测的新窗口。


背景资料:

香山科学会议是科技部于1993年发起,以重要科学前沿问题和重大技术发展方向为主题,注重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高层次小规模学术讨论会,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的自由讨论为基本方式,旨在创造宽松学术交流环境,弘扬学术民主风气,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未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整体综合性研究,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创新。


推荐阅读



央视《百家讲坛》,肖海鹏副校长与陈小奇、魏建华校友共同讲述中大故事


听说中大月色很美,你愿意陪我去看看吗



--- iSYSU ---

来源:重大平台建设处、天琴中心

摄影:李劲峰

编辑:刘佳燕

制图:李智

责任编辑:赵婷婷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为香山科学会议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